您的位置:新会古典家具网 >> 古典家具历史 >> 正文内容
古典家具历史
求子与科举:明清婚嫁家具图案解读
来源:新会古典家具网 2018-03-05 发布:新会红木家具网  
摘要:求子与科举:明清婚嫁家具图案解读

在古代传统婚庆活动中,祈子祝愿与教子成龙、科考中举、金榜题名的祝愿是同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主题。婚庆中有各类表达这些主题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对我们理解明清家具中子母螭龙纹的背景有所帮助。

民间撒帐歌的欢乐婚俗

汉唐以来,全国各地汉族民间就有结婚时“撒帐”的风俗,即新婚之夜,新人对拜坐床后,由众妇人向床帐内新婚夫妇身上撒五色彩果,以使新婚夫妇感应抛洒物的生殖力量,早日延续血脉。唱撒帐歌也是几百年来婚庆时常见的活动,即在撒帐时唱一些顺口溜式的吉祥祝福歌曲。

近代民间流行的倒十撒帐词云:十年窗下,九载苦读,八百教者,七篇文章,六国丞相, 五堂魁首,四时如意,三元及第,两朵金花,头名状元在你家。这些散落在历史风烟中的撒帐歌词最能明确表明婚庆活动中祈求子嗣、科考得中的社会心理。

求子与科举是婚嫁家具的最常见图案。在明清日常生活用具中,此类观念也有体现。铜镜是古代嫁妆的必备物,其上多子、科举中第内容与陪嫁品的结合,同样反映了科举制下结婚时祈子、教子的观念。这一方面反映了国家对科举考试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的愿望。铜镜纹饰从内容上可分成以下两种:科举类有“状元及第”“连进三元”“庆元及第”纹等;多子、福寿、喜庆类主要有“九世同居”“长命富贵”“百寿团圆”纹等。

在明清器物和版画上,状元及第图中常有孩童形象,中间大个孩童骑着高头大马,上举冠盖,表示得中状元,另外的孩子手持如意,喜报以示庆贺。这是把祈子、教子、祈禄寓意完整联系在一起,这类器物就是结婚时使用的。

这种状元郎骑着高头大马的图案,过去人们的解读基本止步于这是状元及第场面,这个器物作何使用,少有论及。西方学者比我们更早试图解读此类纹饰,柯律格在其《明代的图像和视觉性》一书中,就将一个状元及第图案的大漆捧盒,解读为儿童过成人礼时或聘新老师的礼品。

笔者通过对明式家具上麒麟纹、百子图、苍龙教子纹、鱼化龙纹、状元及第纹的解析,可以明确这是一组完整、相互关联的社会观念图案,意为祝愿得子、教子读书、科举及第。它们是婚嫁用品上常见的图案。同时,将明式家具上相关图案结合社会风俗来观察解读后,可以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其他更为广泛带有状元及第、十八学士、燕山五子一类图案的竹木牙角器、漆盒、瓷器、玉器等器物均为婚嫁时制作使用。

螭龙纹意在教子励学、金榜题名

明式家具图案主要有五大类,螭龙纹是最大的一类,在某件器物上,若螭龙纹不是主图案,也往往是辅助图案。图案上凶猛、严厉的螭龙张嘴斥责,寓意为苍龙教子、教子朝天、教子成才。

明清两代,科举制度进入鼎盛阶段。明朝中期后,“非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科举成为高级官员必经之路。明清两朝,接近一半的进士是寒门出身,祖上或为文盲,或读过书但未作官。科举选士制度打开了知识分子向上流动的通道,为学子走向社会上层打开了大门。学子只要“一登龙门”,高榜题名,便会升官晋爵、光宗耀祖。

科举制极大地激发了许多家族对后代的强烈劝学热情,通过读书科考出人头地,成为全社会对后代的期望。苍龙教子文化间接地反映了这种社会现象,螭龙纹在家具上的盛行或许可以解释为——家具从器物层面上营造着家庭的励学氛围和寄托教子成龙、教子冲天的期望。

具有相同意义的图案还有“鱼化龙”“鲤鱼跳龙门”。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鱼类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神龙。在科举制语境中,科考考场的二门或三门被喻为龙门。读书人把科考成功、金榜题名、进士及第比喻为“登龙门”“鲤鱼跳龙门”。

举清早期黄花梨鲤鱼跳龙门纹镜台为例,五屏风式上围子的正屏风上雕云龙纹,其下刻“禹门”两字。禹门下,波浪纹中雕有鲤鱼纹。两侧屏风上各雕凤纹,前围子上雕回首小螭龙纹,屏风出头雕张嘴螭龙头纹。此完整的组图,诠释了这件嫁奁用具对祈子、教子读书、科考及第的美好祝愿。

与“鲤鱼跳龙门”相似的还有独占鳌头纹。如清早中期黄花梨镜台上,屏风中间屏背透雕送子娘娘和独占鳌头图案。科举进士发榜时,皇帝在宫殿前召见新科状元、榜眼等人,状元要站殿门台阶前迎榜,台阶上浮雕鳌鱼,状元跪处,正是飞龙巨鳌浮雕的头部,故独占鳌头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

某些晚期的明式家具上雕有文曲星化身的禄星纹、官居一品纹,更是对读书中举、金榜题名的直观表达。子母螭龙纹和“鱼化龙纹”、独占鳌头纹、禄星纹、一品仙鹤纹、一路连科纹是同一种语境、同一种家庭价值观念中的不同表达形式,且常相配伍。但无论图案种类多少,繁复的雕刻、搭配的主旨都是为了鼓励后代读书入仕、科举成功、光耀门庭。

新会古典家具网特别提示:任何网站、媒体转载本站原创文章则一定要写明文章出处为:新会红木家具网,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最终解释权归新会红木家具网所有,如有疑问请与我站编辑部的联系,电话:0760-88881272-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