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会古典家具网 >> 人物访谈 >> 正文内容
人物访谈
改良:求变 求新——之于新中式红木家具
来源:新会古典家具网 2018-08-22 发布:新会红木家具网  
摘要:改良:求变 求新——之于新中式红木家具

全联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中央民族大学人体工程学专家苏桓
全联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中央民族大学人体工程学专家苏桓

全联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家具行业资深学者王周
全联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家具行业资深学者王周

前些年,适逢一个相对正式的场合,聚拢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智者:业内有胆识、有创新精神的有识之士,曾就新中式家具的兴起与蓬勃发展势头畅所欲言。其间,奉其先见之明的旨意,与会者不约而同地确信:千万不要“还没开干”,就着急慌忙地给新中式家具下所谓不靠谱的定义、定调子,还附带某些莫名其妙的清规戒律、条条框框。

今天看来,这无疑是开了个好头,是群策群力的明智之举。

当年的正确导向之所以难能可贵,就在于我们行业有关新中式的积极探索与大胆尝试,都是从实际出发,皆根植于市场沃土。立足于市场,从家具设计和生产的实际出发,使得我们从未陷入没完没了的“概念之争”;也绝对不齿于光说不练的“坐而论道”。

实践出真知,理性的判断告诉我们:红木家具是干出来的。新中式作为从中国传统家具大树之根基所萌发的新枝,恐怕也只能通过悉心培育、催生,“干将出来”。

话说新中式,冠名红古轩;由广东省家协领衔,众专家、学者担纲、主导的新中式家具设计大奖赛,在众多设计赛事中,竟会风生水起,一枝独秀,靠的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大奖赛延续10年,成绩斐然。不仅设计佳作频出,更涌现了一批崭露头角的设计新人。红古轩杯新中式家具设计大奖赛的知名度及其市场口碑,得益于她持之以恒的宣讲活动,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祖国各地设计类的高等学府,在传播新中式生活理念的同时,亦将设计文化的种子播撒到莘莘学子的心田。

求变:势在必行

我们讨论所谓“新中式家具”的话题。首先有必要确立一个“中国传统家具”的坐标参照。中国“传统家具”指的是明、清之前的家具样式(宫廷家具、民俗家具均在“传统之列”),“红木家具”源自民国(显然在明、清之后)是一个颇具地域色彩的“海派称谓”,在相对沉寂了半个世纪(甚至超过50年)之后,终于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时来运来”,直到2000年之后,喜逢甘露,伴随中国地产业发展的迅猛与疯狂而“大红大紫”地兴盛起来。

请注意,人们(专业的、非专业的,尤其在入门级消费者那里),似乎习惯性地将“红木家具”与“传统家具”混为一潭,概念模糊,客观上存在着先天性的认知误区。

是“供起来”还是“用起来”,这是人们对待生活及其生活方式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有趣的是,在传统家具(含红木家具)消费群体中亦有类似泾渭分明的两极分化。心甘情愿做“供奉者”的居多,而真正将家具“用起来”的顾客却十分鲜见。中国传统家具或曰古典家具消费中有一个难于启齿(上不了台面)的怪现象。买单付账的“顾客”不是高档家具的享用者,享用者只管享用从不问价,也并不在乎“物有所值”价值规律,由此而形成了红木家具市场繁荣(购销两旺、价格夸张)的虚高假象。

在“唯材是举”的关注点之下,本该尽情“享用”(乐享器物之美,重在器物情趣)的家具,仅仅因为材质“金贵”,就可以本末倒置地被世人“供奉”起来,致使本可以有大好前途的红木家具市场(至少是部分市场)误入歧途,陷入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怪圈。

当消费已经进入“粉丝经济”时代的时候,红木家具领域却还在热衷于的“唯材质”;津津乐道于对珍稀林木的占有欲;还在不厌其烦地炒作并无多少新意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的财富论。

红木家具(或者说传统家具)市场的“城池失守”,并不在于我们是否大张旗鼓地宣传造势,也不在于珍稀木材资源的极大占有,而在于我们在市场争夺战中实打实地圈进了多少铁杆粉丝,赢得了多少顾客真心实意对红木家具发自内心的喜爱,并能真金白银地花大价钱购买。据专家评估,中国的红木家具(传统家具)约占整个家具市场份额的5%(充其量也到不了10%)。尽管我们的同行从业者一直在高喊“将红木家具市场做大、做强”的口号,那也不过是空喊口号赚吆喝而已。老实说,我们对市场的学习、认知还十分欠缺,因而我们对于顾客和受众也缺乏起码的恭敬与尊重。

当我们初心有所迷失,失却了对道义应有的敬畏心,当我们对文化、对精神层面的东西失却了谦恭,所有的价值体现,以及器具的物化追求,恐怕都成了浮云。(图|济南天地儒风明式家具设计研究所卢克岩)
当我们初心有所迷失,失却了对道义应有的敬畏心,当我们对文化、对精神层面的东西失却了谦恭,所有的价值体现,以及器具的物化追求,恐怕都成了浮云。(图|济南天地儒风明式家具设计研究所卢克岩)

当我们初心有所迷失,失却了对道义应有的敬畏心,当我们对文化、对精神层面的东西失却了谦恭,所有的价值体现,以及器具的物化追求,恐怕都成了浮云。

当今世界,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以“互联网+”为时代特征的大千世界及其中国社会,正恭逢一个“文化复兴”的盛世,试想,倘若我们不能顺应历史潮流,使得中国人民在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层面有所变化,有所改现的话,岂不是愧对后辈、愧对历史吗?

求新:时不我待

“中看不中用(不好用)”,这恐怕是中国新生代消费者对于红木家具(传统家具)相对一致的心理感受,这正是红木家具设计上“不善于与时俱进”的软肋,也是其市场征战“开疆拓土”的硬伤。

在传统家具改良中,人体工学应是设计创新践行者的重要发力点。(图|济南天地儒风明式家具设计研究所卢克岩)
在传统家具改良中,人体工学应是设计创新践行者的重要发力点。(图|济南天地儒风明式家具设计研究所卢克岩)

作为硬木家具类的红木家具,虽有其沿袭数百年的经典款式和市场上普遍叫好叫座的器型,但真要考究其人体工学的精准之处,恐怕仍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因而,在传统家具的改良进程中,或者说在新中式家具的设计中,人体工学的理性思维与实用技术,应当是我们设计创新践行者的重要发力点。

新中式的创新设计没有一定的标准,好用的家具,顾客愿意掏钱买单的家具就是标准。( 图|济南天地儒风明式家具设计研究所卢克岩)
新中式的创新设计没有一定的标准,好用的家具,顾客愿意掏钱买单的家具就是标准。( 图|济南天地儒风明式家具设计研究所卢克岩)

所谓传统家具的设计改良,是一种“改则优良”,求变、求新的过程,是属于“创新”的范畴。而绝非“小打小闹”的文过饰非,或者是换汤不换药的“默守陈规”和“我行我素”。

设计改良,无疑是新中式家具设计的正确选择,这意味着设计者无需有惊天动地的重大突破,也

不必“为设计而设计”,也更可不必“为创新而创新”,事实上,有所突破:有些许进展,我们

就一定会认可你的设计创新。新中式的创新设计没有一定的标准,好用的家具,顾客愿意掏钱买

单的家具就是标准。彰显当代人文价值、经济适用、与环境友好、与人居环境相呼应、且相辅相

成的家具就是好家具。

彰显当代人文价值、经济适用、与环境友好、与人居环境相呼应、且相辅相成的家具就是好家具。(图|济南天地儒风明式家具设计研究所卢克岩)
彰显当代人文价值、经济适用、与环境友好、与人居环境相呼应、且相辅相成的家具就是好家具。(图|济南天地儒风明式家具设计研究所卢克岩)

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在家具市场做得风生水起的联邦椅,恐怕称得上是新中式家具设计的成功典范,不无借鉴意义。无独有偶,业已行销大江南北的“木沙发”不也是新中式设计“洋为中用”的现代范本吗?而沙发软垫的导入,使其舒适性功能更为强大,“软硬兼施”与“博古通今”的设计手,将木沙发的概念升华为中国时尚而大放异彩。传统家具中的圈椅虽不尽舒适,但其“坐相”上的堂堂正正,更具仪式感,从而彰显了一种无声的尊严和人格魅力。南官帽椅则以其贴身、暖心、抚背的曲线支撑(纵向与横向双管齐下、支撑腰背)令人乐享其器、自然天成(人化自然)。

如果以上我们所议论的內容还仅仅只是新中式的家具型制及其功能的话,那么,在经典传承上.我们更应当高度关注明式家具的文人气质及其文人风骨。

退一万步而言,即使我们在创新中不够成熟、老到,甚至书生气十足,也不至于满身铜臭而为人所不耻。

总之,新中式设计的系统工程正方兴未艾,前途无量,且大有可为。只要家具从业者们能摆正心态,既不急功近利,也不急于求成。能在创新求发展中,以己绵薄之力,接地气地专注、持续发力,就完全可能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又何乐而不为呢?

(来源:《新中式时代·2018中国(中山)新中式红木家具展会刊》  王周、苏垣∕文 )

新会古典家具网特别提示:任何网站、媒体转载本站原创文章则一定要写明文章出处为:新会红木家具网,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最终解释权归新会红木家具网所有,如有疑问请与我站编辑部的联系,电话:0760-88881272-8005。